close

M型社會

  大前研一於2006年初在日本出版《M型社會》,指稱目前日本及全球普遍的發展趨勢,代表富裕與安定的中產階級,目前正快速消失中,其中多半向下沈淪為中、下階級,導致各國人口的生活方式,從倒U型轉變為M型社會。其引用大量數據與數字來佐證他的理論,並提出解決的辦法,其實,商機也正浮現出來,拓展出新的藍海,少數有洞察力的企業已經開始獲利了。一九八五年開始的「新經濟」浪潮,是造成M型社會的最大原因。一進入九○年代,經濟即陷入長期衰退,更正確的說法是經濟社會結構已經變了,不再是經濟學家傳統所定義的方式。是要坐視自己朝著更衰退的道路前進?還是要走向「新的繁榮大道」?分歧點就在現在,同時也引發各界一陣震驚下的省思。

真的這麼M嗎?

  當一堆人高喊:「台灣社會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此時我們要問的是,這是真的嗎?答案是,一切仍是未知數。贊成與不同意的兩方正爭論著。貧富差距擴大是事實,但這是否就意味著為M型社會是另外一個核心問題。富者依靠著下方社會(無論中產或下級社會)的確更加的富有,新富者與新貧者也的確出現了,但是在經濟結構變動的同時,引發出了的除了差距外,還有無限的商機與可能性,那麼中產階級就真的會消失嗎?許多產業已提出因應的對策,也有人提出重新的解讀,為了都是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未來是? 繁花與草根並存 

  有錢人不上網,上網的竟是些貧民。其實正確的說法是,新富階級的網路行為已經轉變,由於思維邏輯不同,導致網際網路只佔他們生活的一小部份。「全台最便宜」永遠只有一家,因為新貧階級願意花時間四處比價(這個稱為減法的邏輯),「貴得有道理」卻可以有很多。認識新富階級「加法的邏輯」是重要的第一步。他們考慮的是「如果我要花這樣的錢,能產生多少更大的效益」。然而,這種認識對現狀幫助有限,因為新富階級花在線上的時間較少,他們大部分過線下生活。虛擬與實體結合可能是必要手段。這點在網際網路上較難做到。然而也有例外,像免費網路遊戲賺的就是有錢人的錢。虛擬場所如果能將價值感展現,新富階級掏錢也很乾脆。另外有人說:「奢華是讓大眾品牌順應今日的富裕市場。」在消費走向高所得的徹底奢華與高品質低價格的新奢華這種兩極化發展時,如何滿足M型兩端族群對奢華的需求?藉此新奢華行銷策略出現,品牌形象成為一大重點,增加價值及獨特性,以滿足消費者情感的渴望,擁有更好的體驗、更豐富的享樂、更深遠的感受。而在新富階級追求簡單奢華的同時,新貧階級則以草根為利器,藉著創意與技能,努力不求暴富,但能穩定打敗物價上漲的威脅,同時我們不要忘了,在M型社會開頭的當下,有一批新富者正是從傳統上班族變身而成。他行,你為什麼不行?

M型經濟

  無論花與草,都必須想辦法賺錢,也無論追求樸實或奢華,各自有各自的品牌,簡單來說,自有其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洞見商機似乎變成關鍵,因為在這變動期間,無論是拓展出新的藍海還是在紅海中穩坐泰山,都必須符合潮流,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通往延續的道路。不管是否會成為新富者,還是持續存活在中產階級,至少有無限的可能性。

M型閱讀

  貧富差距造成的習慣與行為上的改變,雖然也許兩方都在追求電子化的社會,但是實際上有很大的差異。Open, Free, Share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但貧者希望在無壓力下獲得資訊或滿足需求,富者則是希望藉此能得到更大的便利性與自由,造成更大的利益發酵。這裡出現了一個平衡,或說是殊途同歸,同時我們是否可以將Web2.0下混合的概念做討論?又另外這樣的平衡是件好事嗎?其實,是必須善用的,像在聯盟採購的議題底下,明顯地,出現了爭論,由於標準是有問題的,因此big deal是沒法雙方都答應的。在「有錢人不上網」的相關報導與研究出現下,出版社、資圖界要問:「那麼電子書、期刊等資源的顧客是誰?」,又有調查說明了免費的線上遊戲,其實是在賺有錢人的錢,那麼上流社會的閱讀是怎樣的呢?又我們該如何賺有錢人的錢?而不是一再進行折扣並嚷著沒利潤。

Reference List

大前研一,《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 》,商周出版,2006
潘蜜拉.丹席格,《M型社會新奢華行銷學:征服消費者的11堂必修課》,臉譜,2007
杜紫宸,《M型社會》的重新解讀
黃紹麟(數位之牆),M型化的未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科技文獻
    全站熱搜

    Charlie 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