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D-Lib: Endnote (52)
- Oct 17 Wed 2007 17:15
ISBN-中國大陸
- Oct 02 Tue 2007 17:33
"The E-Resources Management Handbook"
- Sep 02 Sun 2007 10:34
yam天空 推出的 BlogLive
- Jul 26 Thu 2007 14:09
(no.10.3)-數位出版與周邊效應
Blog 週邊效應
展現個人 → 行銷 → 影響群眾
→ 專業性
- Jul 24 Tue 2007 10:27
(no.10.2)-對數位出版的一些誤解
- Jul 20 Fri 2007 09:42
(no.10.1)-Web2.0與數位出版
從Web2.0看數位出版新趨勢
演講者:薛良凱
(這是我在聽該演講時 所做的note 也包含些自己的想法)
- Apr 19 Thu 2007 07:21
(no.6~8)-改變學術環境的Google Books Search / 黃鴻珠
改變學術環境的Google Books Search
淡江大學圖書館館長/黃鴻珠
From: 2007.04.05 數位出版電子報 No:16
- Jan 11 Thu 2007 09:03
(no.9)-文件格式
- Dec 17 Sun 2006 16:44
(no.5)-XML與數位圖書館 (心得)
這是最近趕的報告之一,寫得還算OK
快被"心得"兩個字搞到吐血 = 3=
- Oct 31 Tue 2006 20:51
有四成的大學生不進圖書館
原文出自梁董的吧台後--有四成的大學生不進圖書館
先說明這是我的blog 所以言詞會比較...直接一點 請勿見怪
- Oct 26 Thu 2006 15:24
(no.4)-wiki對ODF的定義
這時候也來比較一下引用文獻格式的不同
XD
相信非資圖領域&未研習有關"寫作格式"的人應該會頗茫然吧?!
- Oct 18 Wed 2006 09:39
(no.3.11)-現在,誰想當科學家?/後記(final)
第十四章 現在,誰想當科學家?
很明顯,我不想= "=
- Oct 17 Tue 2006 23:40
(no.3.10)-權力、壓力與政治角力/科學的社會面
第十二章 權力、壓力與政治角力
當科學家在往上提升時,真正待在實驗室做研究的時間就越少,花在從事管理與監督事務的時間則越多,
- Oct 17 Tue 2006 17:35
(no.3.9)-誰擁有科學?/科學與大眾
第十章 誰擁有科學?
在近十年內,科學界的想法出現非常重大的改變,
- Oct 17 Tue 2006 16:29
(no.3.8)-責任/籌措經費
第八章 責任
成為科學家之後,
- Oct 17 Tue 2006 09:25
(no.3.7)-向上提升
第七章 向上提升
科學家的未來該如何選擇呢?
研究生涯的終生歸宿有學術界、研究機構或企業界,然而多數攻讀博士學位的人,理由只因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所以選擇這種延遲做決定的方式,卻也無在這段時間中檢視個人終身的規劃,以致於仍舊在原地打轉。當然有時做出決定是不容易的,最後也可能從事一些不在計畫中的工作,但事先計畫並時常檢討個人的生涯目標是重要且有益的,若依舊為未來感到不安,盡可能向有經驗的人尋求協助,書中讓我感興趣的地方是,這些研究生是可以請求召開一個正式會議來討論學生的未來前程,對我來說,這是多麼體貼而且珍貴的事情,相當慶幸與羨慕他們有這項機制,也期待我們能發展出類似的設計,或許實際上已經有了,只是我並不知道,總之是令人期待的。科學界相當重視經驗,研究員須不斷的進行研究計畫,自然有很大的機會變更實驗的地點,理想的安排是為取得不同的資歷,但是這樣的變動總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些年輕的科學家為此感到卻步,這是幼稚且消極的,勇於面對及嘗試,能使自身具備多樣化的經驗,無論在哪一個領域就職,都能夠很快的進入狀況適應環境。想要就職便會碰到撰寫履歷及考試審核,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除了展現自信外,充分打達自己的特色及呈現研究成果,都是不可忽略的,必須強調自己所獲得的經驗、成就與肯定,這樣才會對你有很大的助益,進入公司企業就職。
- Oct 17 Tue 2006 09:23
(no.3.6)-溝通與打響知名度
第六章 溝通與打響知名度
發表是科學家溝通最重要的工具,
- Oct 16 Mon 2006 09:41
(no.3.5)-科學倫理/我發表,故我在
第四章 科學倫理與操守
科學家因為自身的工作性質之故,地位頗高,
- Oct 15 Sun 2006 17:28
(no.3.4)-進入研究的殿堂
第三章 進入研究的殿堂
在研究的初期,生手會感到不知所措是正常的,